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朱桢宣称要让留滇将士们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可不是随口说大话而已,他是有真材实料的!
首先,朱桢当场宣布,自即日起,所有留在云南的将士,都将享受到每月一千文的特别津贴。且发的是铜钱,而不是不招人待见的宝钞。
眼下大明钱贵钞贱,一千万铜钱能换将近两贯钞,仅此一项就比将士们的军饷高了。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朱桢又悍然宣称,他已经征得了父皇的同意,在云南试行与内地截然不同军屯新政!
大明现行的卫所兵制与屯田息息相关。眼下全国军户共约两百万户,每户授田因地区而不同,一般为二三十亩,多者可达三四十亩。
所以军户们并不是都当兵,甚至大部分时间都不当兵,而是‘三分守城,七分屯种’,也就是说十家军户中,三家各出一壮丁为兵,曰‘正兵’。
另外七家,和三家的‘余丁’,则负责耕种这十家的地,供养十家人吃饭,以及三个正兵的粮草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
当然,当兵的不会一直当兵,种地的也不会一直种地,彼此是有轮换的。平均下来,大概就是‘三年当兵,七年种地’。也就是所谓的‘七户种地十家吃’。
这种军户自给自足的模式,至少在洪武年间,确确实实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让他们不用承担军粮,也就不用遭受往边疆输粮的恐怖折磨。
朱老板便曾得意的宣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普通百姓也确实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大明国力自然也因此迅速恢复。但这是建立在军户们承担了全部军需负担的基础上的……
而且大明开国后,全都是出边作战,大军动辄远出边塞数千里,军粮的消耗堪称恐怖。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水运,单靠陆运的话,把一石军粮解送到几千里外,就要花好几石的费用。
所以军户的负担是极重的。
朱桢对军户屯田制是摸过底的,他发现目前的分配模式极不合理。
以每户种田二十亩为例,首先卫所每年要征谷五十石为军粮。每户每月只能支取两石作为口粮。
余下的粮食则作为卫所存留的公粮,用于备荒以及修渠整堤,购买耕牛农具等公共支出。
这种军户所打粮食统统上缴卫所仓库,口粮按月支领的模式,看上去像在农场上班一样,好像还不赖……
但八成五的收获都不归自己,换了谁有工作动力?
吃大锅饭永远是这样,占便宜的都是懒汉,吃亏的是老实人。最后把所有人都变成懒汉。
可都成了懒汉,地也就荒了,种不出庄稼来了。别说公粮了,交完了皇粮,连口粮都不够发了……大家只能集体饿肚子。
而且朱老板过于理想化了,他担心把土地分给士兵,会让军官兼并普通军户的土地。
于是规定军屯土地所有权归于卫所,军户们只能耕种,无权买卖。地都不是自己的,军户们就更没有耕种的热情了……
尤其是看到那些民户开荒免税,轻徭薄赋,日子过得蒸蒸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