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Q小说网 www.3qxs.net,最快更新红楼从辽东开始最新章节!

    金江镇节度府,管军民两政,军政如今紧锣密鼓的行动,牵扯了唐清安大部分的精力。

    但是民政也不能放下。

    “战事未雨绸缪,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抽空见了冯胜之,顾应时,唐清安慎重的交代,关于今年年初的屯田,以及播种事宜。

    民政发展的好,唐清安就不怕今年的战事遇挫。

    军队稳打稳扎,哪怕打不赢,也不至于大败。

    而他背后有数百万辽民的支撑,不同于历史上的东北大帅入关。

    战事上一次的失败,则万事皆空,军心低落,导致他灰溜溜的退回东北。

    对于攻打蛮族。

    金江镇民心旺盛。

    哪怕今年战败,明年再战,明年战败,后年再战。

    他有这个底气和蛮族来消耗。

    倒是要看看,蛮族是否有这份元气,来跟他比拼如此的消耗。

    比消耗,靠的就是民政。

    民政做的好,才有实力来比拼潜力。

    不然落得历史上毛文龙的东江镇的结局,空有辽民而无粮食,无力发挥力量,只能困顿于断粮之局。

    目前金江镇的地盘不大,可是多年来的努力,做到养活数百万辽民,已经有了这个雏形。

    可是如果今年战事不顺,他观朝廷的形势,明年是不可能如今年一般,还有这么多的积蓄来支持他的。

    那么金江镇越往后,就越需要靠自己。

    当然。

    如果一战而胜之,以新收复的平原地带,则立马缓解金江镇的粮荒,并且能收拢福建沿海各地的无地之民。

    不过这是最好的结局,唐清安也要考虑坏的结局。

    “你们建议的,成立新的衙门,专门负责农事,收集全国的好的耕作,并且研究更好的耕作方式,这是值得肯定的。”

    唐清安夸赞道。

    耕作方式,是一直进步的,汉朝时的田亩产出,是一个顶峰,宋朝的田亩产出同样是一个顶峰。

    而到了前明,田亩产出又到了一个顶峰。

    朝鲜如今的耕作方式就很落后,原本的历史上,随着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大量的辽民涌入朝鲜。

    为朝鲜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方式,让朝鲜各地官府学会了如何新修水利,学会了插秧法。

    水利工程,促进了田亩的增加,先进的插秧法,则使得田亩产出增加,因此朝鲜的人口,在十七世纪中后期开始暴增。

    前明为上朝天国,并不只是形势上的,文化上民生上,方方面面碾压周边的国家。

    大周承袭大明,并无大的变化。

    北方地区现在是麦粟复种,南方许多地区,原来是单一的一季晚稻。

    初春播种,九月底十月出收。

    优点是生长时间长,冬季田休闲,单产较高。

    逐渐发展为芒种节,白露节收的中稻,变为麦类作物,与晚稻谷在水田内的轮作两熟制。

    稻麦两熟,亩产量低,但是加起来的亩产,要比单一亩产还是要高的。

    还有其他地方不一而定,例如有的地方虽然是两季,但晚稻或者中稻以前的作物,不是麦而是油菜,蚕豆,豌豆,大豆,绿豆等作物。

    还有些地方,是中稻与其他作物轮作,如荞麦,绿肥,亚麻等等。

    还有的地方消息闭塞,仍然还是一季晚稻。

    田亩的产出,各地的情况也不同,高的很高,例如嘉兴湖州地区,亩产四五石,低的也很低等等。

    高产和地产,都不能作为代表。

    总之,大周国内的亩产,平均下来后。

    南方一季的亩产为两石七斗二升,稻豆轮作,或麦稻轮作,田亩中稻两石,麦一石或豆一石。

    北方地区,夏麦秋粟,合起来高于两石,如果只种一季,则将近两石。

    “番米要大力推广。”

    田亩以如今的耕作方式,已经达到了上限,唯有新的农作物,能提高亩产。

    唐清安对于各种资料虽然有些认识,但是五谷不分,只能以自己知道的知识,交代众人。

    对于将军引进来的番米,冯胜之和顾应时还是认可的。

    “用番米来轮作,比原来的轮作方式,产量逐年在提高,的确值得大规模推广。”

    冯胜之建议道。

    “未光复辽东前,番米仍然以海岛为主,如果今年大胜,则开始在金州推广番米。”

    “将军的建议是稳重之言。”

    顾应时点头。

    番米乃利器,的确不能被敌人所得。

    此物在各岛试种,到如今产量越来越大,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成为了当地百姓常用之物。

    唐清安没有怀疑过番米。

    他穿越前的时代,很多人对于这方面,没有看过史料和研究,只根据自媒体的言论而妄言。

    他虽然也不懂,可是后世的研究者是确认过的,他信科学,不信民科。

    在明清时期,各种轮作方式。

    如果用玉米或者甘薯参加轮作复种,亩产量要比其余农作物,增产百分之二十三点七五。

    在嘉庆十七年,玉米甘薯的增产出来的产量,对比原来的农作物产量。

    人均在原来的收获上,多出了九十斤的口粮。

    后世的学者,已经做了详细的定论。

    这人均多出来的九十斤的口粮,才是清朝人口暴增,比前明还要多出一亿多人口的根本原因。

    不是因为任何政策,而是因为粮食的增加。

    而番米,玉米都是明朝引进的。

    番米引进的最晚,万历末年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