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Q小说网 www.3qxs.net,最快更新山沟中的军阀最新章节!

的,在留下还能使用的部分后,扔到了炼钢炉中。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海军的国家,那霸港的联合舰队遭到重创后,日本海军可谓暂时失去了对西太平洋的制海权。

    在反省的三年中,日本修改了原有的战舰制造计划,将主要建造战列舰改成主要建造航空母舰。

    在中日停战时,在建的两艘大和级战列舰只建成了一半,战后日本又下达了停建的命令。因此在改建成航空母舰前,两艘大和级战列舰一直保持着停建前的原样;再说了,日本又不是没做过将战列舰这类装备了大口径主炮的战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事情。

    那霸事件中,海军的航空母舰均被西联投掷的航空鱼雷和穿甲弹击沉,这让日本海军感到航母的防御能力是十分薄弱的。为了有效防御美军的高空和俯冲轰炸,信浓号的飞行甲板铺装了七十五毫米厚的甲板装甲,同时还覆盖了两百毫米厚的钢骨水泥层。真可谓钢筋铁骨,一般的中小型航空炸弹很难对其造成什么威胁。

    有鉴于以前建造的航空母舰载机量少,因此日本在载机量上要求一定要超过一百二十架,实际上最大搭载数量为一百六十架,其中包括了十二架备用机。

    在防空火力上日本使用的是八座单管一百毫米高平两用炮,八座四联装三十七毫米高射炮,二十座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炮。

    在装备了数量众多的火炮、舰载机,及厚重装甲,建成后的大和级战列舰,呃……不对,应该是大和级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达到了六万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七万三千吨,飞行甲板长两百七十米,最大航速二十九节。可以说这是当世第一巨舰。

    日本将大和级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得到了海军内部以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为代表的航母派的支持。

    大和级战列舰的单舰建造费用为一亿三千七百八十万两千日元(不考虑物价和通货膨胀的因素,另外这个费用还没包括船厂改建、改造的投资),按当时日元的含金量计算,为十二点一三四吨纯金(这笔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是当时日本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二九,或着国家总预算的百分之三;更直观的说,一九四零年日本全国全年民间住宅建造总投资为一点三八亿日元,同年日本全国的道路建设总投资为一点三五亿日元,如果换算成为后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日元,约等于东海道新干线的总造价)。相当于三艘飞龙级航母或一点六艘翔鹤级航母;建造四艘大和级战列舰所用的资金、物料、人力足以建造艘十二艘飞龙级或六艘翔鹤级航空母舰。而现在一艘大和级航空母舰的造价才相当于两艘翔鹤级航空母舰。但在单舰战斗力上一艘大和级航空母舰远超两艘翔鹤级航空母舰。

    也正因此日本在第一艘大和级航空母舰完工前夕,立马决定将原计划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和四号舰也改造成航空母舰,并且还决定建造第五艘和第六艘航空母舰。

    尽管大和级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十分强大,但还是太贵了,能造六艘日本已经是筋疲力尽了。

    日本不得不建造一级排水量在三万吨左右的航空母舰作为大和级航空母舰的补充。日本装备部将其命名为云龙级航空母舰。

    与后世的云龙级航空母舰相比,这一时空提前诞生的云龙级航空母舰在各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云龙级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两万九千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三万五千吨,巨大的排水量让云龙级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为六十毫米后的装甲飞行甲板,搭载八十架舰载机。防空火力为六座单管一百毫米高平两用炮,八座四联装三十七毫米高射炮,十六座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炮。

    这一时空日本新建和改舰的航空母舰都普遍装备了液压弹射器,同时后世的斜角飞行甲板也有了。

    日本的航空母舰上提前出现斜角飞行甲板完全是意外。

    当时日本决定将大和级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一位负责航母飞行甲板的设计员因为原先使用的长尺度直尺意外损坏,不得已之下只能使用短尺度的支持作图,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画直线的时候出现了误差;而这种误差他起初也没在意,在闲暇时间,他发现只要沿着舰尾刻意制造一定程度的斜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航母飞行甲板的面积。同时伴随着舰尾飞行甲板的增大,飞机的降落完全可以不必和飞机的起飞发生冲突,也就是说飞机的起降终于可以不用相互干扰了。

    要知道在斜角飞行甲板出现前,一艘航空母舰是不会同时出现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情况的。要是这种情况真的出现了,要么是紧急情况,要么是事故。

    因为飞机在降落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将机尾的着舰钩挂在拦阻索上,当着舰钩没有挂在拦阻索上时,飞机不得不再次起飞;要是这时候航母的起飞区有飞机时,很可能出现两机相撞的事故。

    伴随着斜角飞行甲板的出现,日本的航母研究人员发现升降机被设置在战舰的中部已经成为了舰载机起降的巨大障碍。因此他们将升降机改在了航母的两侧。具体分布为舰岛前后各一个,航母尾部左舷一个。

    有鉴于航母本身防空火力的不足,日本在新建的传统水面战舰上都加装了大量的防空武器,甚至日本还专门建造了一级为航母防空的驱逐舰。

    日本将其命名为秋月级,该舰标准排水量两千七百一十吨,满载排水量三千八百七十八吨,最大航速三十三节,续航力八千海里(八节),装备有新开发出来的四座双联装九八式一百毫米高平两用炮,两座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炮。后来为了进一步增强该舰的防空火力,该舰又加装了四座双联装二十毫米高射炮。在对舰攻击上主要使用九三式氧气鱼雷。

    中日之战时日本自己引以为傲的坦克被西联军的坦克挨个点名,那段时间里坦克兵成为了死亡的代名词。

    为了一雪前耻,日本下了大力气对坦克进行研究。

    有鉴于西联军三二式坦克那强大的穿甲能力,而日本当时最大的坦克主炮口径也才五十七毫米,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因此日本决定跳过一百毫米以下口径的坦克炮,直接使用一百毫米以上的坦克炮。

    由于日本通过特殊渠道知道德国虎式坦克的主炮是八十八毫米高射炮改进而来的。因此日本决定将新研制出来的九八式一百毫米高射炮作为新坦克的主炮。

    可问题又来了,九八式一百毫米高射炮的倍径为六十五倍,炮管的长度达到了六点五米。这么长的炮管对坦克来说实在是一个大负担。于是日本又不得不将炮管的倍径缩短为五十五倍。

    由于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导致日本不能在拥有强大防护能力的基础上强大机动力,因此日本的新坦克不得不采取了“小车抗大炮”的方式。

    可相对于日本以前制造的坦克来说,这款坦克的重量达到了四十三吨,是名符其实的“重型坦克”了。

    要知道日本之前制造的坦克,日本自己称之为中型坦克,可在西方国家眼中完全就是轻型坦克;日本称之为重型坦克,西方国家眼中就是中型坦克,而且还是在防护上不达标的那种。

    现在日本制造出了这款全重四十三吨,装备了一百毫米主炮的坦克,可以说这才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重型坦克。

    可是这款坦克的造价实在是太高了,日本大呼受不了。于是日本研制了一款中型坦克作为这款重型坦克的补充。

    这款中型坦克装备了一门七十五毫米主炮(由新研制出来的高射炮发展而来),一挺新式的六点五毫米前置机枪(位于车体右前方),一挺六点五毫米同轴机枪(位于主炮右侧)。

    有意思的是这两款坦克的出现时间都是一九四一年,为了保证不被弄混,日本装备部将重的那种命名为零式战车;轻的那种命名为一式战车。

    日本陆军打算让零式战车承担起最主要的反坦克任务;一式战车则在承担起反步兵任务的同时,适当承担起反坦克任务。

    至于原先的坦克,日本或将其变成了装甲部队的训练装备,或将其派发给了步兵部队,让其专门随步兵行动,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有鉴于三八式步枪在杀伤力、射速上的巨大劣势(相对于西联装备的自动步枪而言),日本决定研制一种新式步枪。

    一九三八年日本提前拿出了后世的九九式步枪。这种步枪使用的是七点七毫米口径的子弹。这种步枪在继承了三八式步枪射击精度高、射程远等优点的基础上,还大大增加了杀伤力。严格的来说日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可惜日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虽然同为七点七毫米口径的武器,但它与九二式重机枪并不能做到弹药通用,而且也不能继续使用三八式步枪所使用的六点五毫米子弹。

    对失去了在华全部利益的日本来来说,这是十分要命的事情,同时满足三种武器的弹药需求,实在是让日本感到压力颇大。而且这种新诞生的步枪在射速上和三八式步枪一模一样,这让日本陆军显然无法接受。

    面对陆军对新式步枪的极度需求,日本的枪械研究人员们也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终于,到了一九四零年日本再次拿出了一种新式步枪。

    这种步枪应该算是日本在借鉴了德国g34(三四)自动步枪的基础上仿制出来的。

    德国的g34(三四)自动步枪,实际上就是后世德国所产的g43(四三)自动步枪。这一时空受到西联在枪械方面的刺激,德国提前让g43(四三)自动步枪诞生了。

    日本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这种枪的图纸,随后加以仿照。

    与此同时,三八式步枪所使用的六点五毫米子弹通过改造,在全弹质量增加少许,弹头形状改变的情况下诞生了。

    改造后的六点五毫米子弹与原型相比在精度上稍有下降,最大射程上稍有下降,但这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重要的是杀伤力上升不少。于是日本的枪械研究人员们在仿照g34(三四)自动步枪成功后,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装,其中之一就是将其枪管口径改为六点五毫米,使其能发射改造后的六点五毫米子弹。在实弹测试中,实射改造后六点五毫米子弹的自动步枪与原型相比毫无逊色。而且日本的枪械研究人员生产出的,使用改造后六点五毫米子弹的自动步枪,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日本三八式步枪的外型,因此三八式步枪的生产线只要经过适当修改就能生产这种自动步枪。

    三八式步枪原有的弹夹也能在新式自动步枪上使用,这大大节约了未来的装备成本,对日本来说这实在是大好事。于是这种步枪被日本陆军正式采购,日本陆军将其命名为百式自动步枪。

    这种步枪使用的是经过改良后的六点五毫米子弹,装弹量十发,可以加装三八式步枪所使用的明治三十年式刺刀,或者明治四十四年式刺刀,更或者是新研制出来的九九式刺刀。

    在和西联军的交战中日军官兵压根就没有死在西联军刺刀之下的,因为日军官兵要么被炸弹、炮弹炸死,要么被子弹、(小口径)炮弹打死。即使日军官兵想拼刺刀,西联军都不给机会,远远地就开枪了。

    有鉴于此,日本陆军认为原来长长的刺刀应该予以放弃,转而应该装备一种短刺刀。这就是后来的九九式刺刀。

    本时空的九九式刺刀实际上就是后世的二式刺刀。与之前日军普遍装备的刺刀相比,二式刺刀只有其一半的长度。后来这种刺刀在丛林战中表现优异,身后士兵喜爱。

    在百式自动步枪大规模生产后,日本陆军决定少量生产一部分使用八毫米子弹的冲锋枪用于近战、夜战。而这种冲锋枪装备的对象都是那些精锐部队,其他部队很少有装备。

    九二式重机枪在西联军的各种速射武器面前表现拙劣,因此日本又不得不开始寻求一种新式重机枪。

    最终日本拿出了一款重机枪,一款轻机枪。其中重机枪使用十三点二毫米子弹,轻机枪使用改良后的六点五毫米子弹。

    无论是使用六点五毫米子弹的轻机枪,还是使用十三点二毫米子弹的重机枪都放弃了九二式重机枪的弹板供弹和九六式轻机枪的弹匣供弹方式,转而使用弹链供弹。日本士兵实在是忘不了西联军那轻重机枪只要一开火,那不把子弹打没的景象;更忘不了己方的机枪往往还打了几发子弹,西联军的子弹就打了十几发还回来。

    哎,谁叫在弹链供弹的方式下,机枪的火力连续性要比弹匣供弹和弹板供弹高得多呀。日军士兵也太倒霉了点。

    这两种机枪日本都是在参考了部分世界知名机枪的外型上仿制出来的。

    使用十三点二毫米子弹的重机枪,日本仿制的是美国的m2(二)勃朗宁十二点七毫米机枪。但日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部分零部件进行了删减、变形,最终这种重机枪的重量下降了不少。可还是很重呀,枪神连着三脚架重达五十五公斤,仅比九二式重机枪轻了零点三公斤。日本在一九四零年仿制出了使用十三点二毫米子弹的日本版美国m2(二)勃朗宁重机枪。日本装备部将其命名为百式重机枪。

    使用六点五毫米子弹的轻机枪,日本仿制的是法国的哈奇开斯m1914(一九一四)轻机枪。本来日本想要仿制的是德国的mg36(三六)通用机枪,可是mg36(三六)通用机枪的枪管只要打出一条二百五十发的弹链就会热得厉害,必须更换枪管,对日本来说这是在变相的削弱火力,于是日本决定更改仿制型号。这一更改日本就将仿制型号确定为法国的哈奇开斯m1914(一九一四)轻机枪。

    日本的轻重机枪都是仿制的法国哈奇开斯系列机枪,日本对这东西很熟悉,改起来没有难度。于是日本在一九三九年仿制出了使用弹链供弹的哈奇开斯轻机枪。日本装备部将其命名为九九式轻机枪。

    好吧,经过三年多的蛰伏,日本让后世美日太平洋战争中的装备提前诞生了,部分武器装备甚至还要比后世同型更加强大。这下子美国有得苦头吃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