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Q小说网 www.3qxs.net,最快更新定秦曲最新章节!

就是用自家土地交换来的茔地。

    旗人戴全德撰《北山墓地记》说:他家祖坟在顺义县彰禧庄,是老圈地,自高高祖以下已安葬五代,因无隙地,只好另择新茔。

    选择新茔的标准有二,一是距祖坟不宜太远:恐离祖墓太远,子孙祭扫时“顾其近宗而遗其远祖,失水源木本之义”;二是风水要好,必须是堪舆家认定的“吉地”。最后选定的新茔地在昌平州东,距祖坟三十五里,便于岁时祭祀,子孙省视,且地方偏僻,价值不昂。

    新茔地共十一顷四十八亩八分三厘,其中阴宅占地五十三亩三分三厘,阳宅占地五十七亩,家庙安云观占地十一亩九分三厘。以六顷作为看坟人的赡养田,其余部分招人耕种。在上述茔地中,有六顷余是戴全德用俸银购买的,另外有五顷官田,则是遵例用比它多三倍的自置地交换的。在设置新茔的同时还拨出通州大兴庄地十三顷六十九亩,立为祭田。

    按清制:“官员人等坟茔不能容葬者,准其兑换官地为茔”。兑换条件,一是必须按一比三的比例,即“每官地一亩给地三亩,准其兑换”,二是交换后的土地收益要高出原来的土地。这成为八旗官员置换官地为茔地的通例。

    而有关交换事件不仅载在碑文,也屡见于档案记载:乾隆十年,正白旗满洲工部员外郎清福向内务府会计司呈称:用自置东直门外驼方营道南地五十亩、孙河马连店地一顷,换取驼方营道北内务府奉宸苑所属花匠郑名荣名下当差地五十地,作为茔地。征得郑名荣亦同意后,会计司以清福所请符合“凡更换坟地者,每官地一亩,给地三亩交换”之例,准其更换地亩,并移咨正白旗满洲都统、奉宸院,派人带领双方当事人将更换地亩互相明白指交,记入各自档案。

    乾隆年间,清政府鉴于畿辅地方大批旗地被民人典买,严重影响旗人生计,先后四次回赎“民典”旗地18,976顷。一些旗人将回赎的旗地作为茔地、祭田,以期永久保存。

    丰升额之妻赵佳氏《祭田碑记》说:乾隆八年(1743),朝廷特赐阿里衮滦州地二十四顷七十亩、土房十二间半。阿里衮历官外任,家务荒疏,竟被原业主盗典于民人。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经查出,遵奉部文,代交典价五百两,赎回管业。

    四十五年因聘福晋奁费无资,将此地指借官银二千两,每岁息银三百两。后因息银拖欠,四房公议,将此地归于长房,听其售价,以缴官项,立结存照。赵佳氏念及丈夫丰升额已逝,家业凋零,囊无余物,又不愿将此地委之他姓,遂将旧存钗钿衣服全行质售,始得了结二千三百两的官债。

    阿里衮,钮祜禄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朝历仕总管内务府大臣、湖广、两广等处总督,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乾隆三十四年缅甸之役卒于军,谥襄壮,祀贤良祠。后追加封号为果毅继勇公。他有子四人,即赵佳氏碑文中提到的“四房”,长房即赵佳氏之夫丰升额,以下三房依次为倭兴额、色克精额、布彦达赉。丰升额袭封一等公,擢领侍卫内大臣、署兵部尚书。四十一年平定金川立大功,加封一等子,以其弟布彦达赉袭爵。四十二年卒,赐太子太保,谥诚武。

    丰升额死后,家境衰落,赵佳氏为了保住赎回的祭田,不得不将旧存钗钿衣服全行质售,才算了结官债。可见,即便是世家大族,要长久保有祖辈留下的茔地、祭田,也并非易事。这正是赵佳氏立祭田碑的用意所在。

    随着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明代定额租普遍发展,到清代,定额租在地租形态中逐步占居统治地位。中华民国时期,据1934年22省879县调查材料,实物定额租占50.7%,货币定额租占21.2%。

    遗留地,指祖先分产时预留的公共用地,其来源实际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老圈地、置买地、置换地,也有回赎地。在大家族中,若干家支族通常保留一块祖遗的公有茔地和祭田,祭田的收益用于维护祖坟和祭祀。

    厢蓝旗宗室明善泰一族,其祖上自乾隆十七年分家时,将土地分为六份,另外留出祭田地三顷七十亩。这两项地每年共收租钱一百吊,收存以备修理坟茔,每年三次祭祀,除取自祭田收入外,六房子孙还要各拿出七吊二百文。

    属于同样情况的还有正蓝旗宗室福伦。其六世祖镇国公托克托慧生前,在朝阳门外十里堡采立坟茔时,将坐落在滦州李福庄的一顷老圈地作为后辈公中祭田,每年收租银九十六两,至五世祖镇国公阳复时,又在西山崇各庄采立坟茔一处。于是将租银分作两份,用为两处坟茔祭祀费用,并分派两房轮流管理。

    在档案中,还有十房子孙共同拥有一块“祖遗老圈地”作为祭田的记载。

    随着世系绵延,家支分析增多,围绕祖遗地产生的矛盾也往往愈演愈烈。因此,在八旗贵族中,关于祖遗地的诉讼案屡见不鲜。

    恩赐地,即最高统治者以朝廷的名义,将某片国有地直接划归亡故的功臣作为茔地或祭田,以示褒奖。这种做法始见于关外时期。

    沈阳马佳氏《宗祠碑文》记载:克库噶哈,为清初名将,晋封男爵,及入关定鼎,留守陪都,以战伤逝世,“赐葬奉天大西边门外南孤家子地方,四时派员致祭,并赐祭田一百五十亩,以示酬庸。”其第四子农岱逝后,亦葬于此。大西边门又称怀远门,南孤家子地方位于今沈阳市大西路二经街一带。这片茔地是马佳氏在关外的祖茔之一。

    清廷入关以后,对八旗贵族赏庸酬功,继续采用赐予茔地或祭田的办法。康熙四年,镶黄旗汉军人、原大学士、兵部尚书、五省经略洪承畴死。清廷念其在招抚江南、平定西南建有殊功,赐谥文襄,并于西直门外麦庄桥赐予茔地。

    清朝初入关,在畿辅一带实行大规模“计丁授田”。占有众多壮丁的王公显宦占地每至数千万晌,而普通旗人家中不过一、二丁乃至数丁,占地数晌以至数十晌而已。对于后者来说,就是这有限的土地也往往因连年征战、不善经营或天灾人祸而丧失殆尽,甚至落到死无葬身之地的窘迫地步。

    顺治十年诏:八旗贫无葬地者,每旗拨给坟茔地五十晌。

    第一批茔地是以旗为单位拨给的,每旗不过五十晌,说明贫无立锥的旗人虽然在增加,总数还不是很多。康熙初年,又将拨给公中茔地的范围扩大到内务府各旗和王公府属佐领。

    十七年圣祖玄烨巡视京畿,见八旗亡故兵丁葬地狭窄,坟墓垒垒,亦有竟无茔地者,因谕令户部拨给地土。又以近京地亩,俱系内务府及王以下官员以上园地,命将当初分拨旗地时溢于正额者,清查拨给。

    寻议准:八旗内府佐领,每一佐领给坟茔地六晌。满洲、蒙古,每佐领给坟地三晌。汉军,每佐领给坟地一晌半。

    但这些坟地很快又人满为患,玄烨不得不再次上谕内务府:“近闻从前所赐包衣佐领及浑托和人等葬地,今已无余。此等贫寒之人,在日辛勤供役,没无葬身之处,甚为可悯。著于户部查交尔衙门田地内酌量拨给”。

    清代中叶,失去土地的中下层旗人明显增多,他们的土地一部分集中到八旗贵族手中,另一部分则在典、当的名义下流入民人之手。乾隆初,据说畿辅“旗地之在民者,十之五六矣”。在这种情况下,清统治者即便拨给贫穷旗人若干公共茔地,也无异于杯水车薪。随着“八旗生计”的愈演愈烈,旗下贫人葬地问题难以解决,是很自然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