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为中**方在一九九零年启用了新的命名方法,所以“潜行者”在服役时获得的代号是……抢走了原本属于H-82的订单,但是H-1A并没因此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
原因就是,H-1A不但太贵,而且量产的时间太晚了。
为了达到隐身的目的,H-1A不但在外形设计上极为前卫,根本就不像是人类制造出的轰炸机,而且采用了大量其他新技术。比如为了降低机体的结构重量,H-1A采用了大两复合材料,钛合金的使用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八,高于中国空军的所有作战飞机,仅次于在一九八四年服役的ZZ-17型战略侦察机。又比如,中国空军耗费巨资为H-1A研制了被动探测系统,尽可能的降低了其电磁辐射水平。再比如,H-1A采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仅飞行控制软件就由上千名软件工程师花了十年才编写完成,而且随后又花了好几年才解决所有问题。
可以说,中国空军把当时能用上的新技术都用在了H-1A上。
由此,导致了两个极为严重的后果。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H-1A的造价居高不下,量产时的定价高达二十八亿华元,如果要达到空军提出的不超过十亿华元的水准,产量则必须超过三百架,而中国空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购买这么多的轰炸机。
奇高的价格。显然限制了H-1A的使用价值。
不可否认,H-1A不但是冷战时期研制的最先进的轰炸机,而且其技术性能在冷战结束二十年之后依然没有被其他轰炸机超越。问题是,购买一架H-1A的钱,可以购买差不多三十架H-56,或者是十架H-82,而H-1A的作战效率肯定没有H-56的三十倍。更不可能达到H-82的十倍。
在决定采购H-1A的时候,中国空军内部就有人提出,与其花钱购买H-1A。还不如用更少的钱来持续改进H-56与H-82,而多出来的资金则可以用来购买其他作战飞机,从整体上提高空军的作战能力。
要知道。在H-1A量产的时候,中国空军的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已经进入了工程测试阶段,即技术验证机已经升空,正在对准备采用的先进技术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在定型阶段采用这些技术。因为先进战斗机项目需要数百亿华元的投入,而中国空军根本无力同时支持几个大型军机项目,所以就有人提出通过让H-1A项目下马,把节约下来的经费用到其他项目上。
所幸的是,H-1A项目没有半途下马。
原因只有一个,对中国空军来说。轰炸机已经是一种象征,而且只有中国有能力制造与装备先进轰炸机。显然,不管是中国空军的高级将领,还是中国的政府官员,乃至国民议会的议员。都不敢想像没有战略轰炸机的中国空军会是个什么样子,以及没有战略轰炸机的未来战争会是个什么样子。
说白了,轰炸机依然是可靠的战略威慑手段,更是有效的常规打击力量。
别忘了,只有轰炸机能够部署在中国本土对全球各地实施直接打击,而战略作战飞机都需要前进部署。
显然。部署在本土的轰炸机给了中国空军、以及中国政府应对挑战的一种手段。
更重要的是,H-1A确实解决了轰炸机的生存问题,具备携带核炸弹直接攻击敌对国本土的能力。
毫无疑问,这是当时其他任何一种作战飞机都不具备的能力。
虽然巡航导弹的大规模使用,为轰炸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打击手段,但是巡航导弹容易遭到拦截,如果需要由轰炸机执行报复性战略打击,那么最可靠的打击方式依然是对敌国战略目标实施直接轰炸。
说白了,H-1A在中国的战略力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就是,H-1A承担着战略报复的任务,即只要有几架携带核炸弹的H-1A在空中执行巡逻任务,就算其他的战略打击手段都瘫痪了,中国也有能力对发起突然打击的国家实施毁灭性的报复打击。
关键就是,H-1A具有无与伦比的隐身能力。
H-1A在测试的时候,也就是还没有喷上隐身涂料的情况下,其隐身能力就足够应付中国的所有防空雷达了。在中国空军做的测试中,一架H-1A的原形机就突破了由三套防空系统组成的防空网,而这三套防空系统中的十多种雷达都没能探测到轰炸机,其中好几次轰炸机就从防空阵地上空飞过。
显然,H-1A的量产型具有更强的隐身能力。
在大规模服役之后,中国空军不得不给H-1A装上一种无线电定位系统,并且明确规定飞行员在日常训练中,必须启动该系统,只有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才能够在地面指挥人员下达命令之后关闭该系统。
说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