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Q小说网 www.3qxs.net,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农民最新章节!

br />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汲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这句话同样是出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二的一段话,汉武帝因为淮阳郡地处楚地交通要冲,所以召来汲黯,任命为淮阳太守。汲黯伏地辞谢,不肯接受印信,经汉武帝数次下诏强行授予,才接受这一职务。汲黯流着眼泪对汉武帝说:“我自以为老死无用,将填沟渠,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还会收用我。我时常患病,不能胜任一郡的繁重事务,愿意充当中郎之职,出入宫廷,为陛下弥补过失和提醒遗漏之事,这是我的心愿。”汉武帝说道:“你看不起淮阳吗?我很快就会召你回来的。顾念到淮阳的官吏与老百姓不和,我只想借重你的威望,你能够躺在床上处理郡事就行。”

    “何谓资治通鉴?”对于牛天生想都没想就能如此流利的翻译出来,黄凤英虽然是面无表情,但是心中却是有些惊异。哪怕是庄柔要翻译自己随意张口就来的文言文也需要斟酌一番。

    这个新来的陌生面孔竟然如此厉害,原本还想杀鸡儆猴,让下面那些学生好好认真学习一下文言文的黄凤英心中也不由起了好胜之心。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坐在一旁的庄柔也被牛天生张口就来的回答给震惊了。

    黄凤英庄柔是最清楚的,这可是中文系最为严苛的老教授,没有之一,最擅长的就是文言文方面的翻译和现代文的注解,是华夏为数不多的国学大师之一。

    哪怕喜爱华夏语的庄柔有时候也对黄凤英感动有些头疼,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黄凤英很多时候提出来的问题,你根本就回答不了,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回答。

    而眼前这个自己看起来已经厌恶至极的家伙,竟然能回答的如此流利,连想都不去想一下,这就有些夸张了。

    如果不是知道这个老教授的秉性,庄柔都会认为他们之间是早已经窜通好的了。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何解?”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使心思不被**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牛天生不仅解释了,而且还在后面加上了自己的一点心得。

    这是黄凤英教书教了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碰到的。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何解?”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