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陇西郡,李家。
李家大嫂陇西太守诰命夫人马氏,带着一个丫鬟去了太守府后宅一个偏院。小院子里有槐树参天,有葡萄藤架。一个美人正在树下抄书。
马氏放轻了脚步,从丫鬟拎着的食盒里端出一碗黄芪党参汤,土鸡肉早已炖化,奶白的浓汤一端出来,就香飘四溢。
美人回首一笑:“嫂子,又是鸡汤的吗?”
马氏给她放在桌子上,拉着站起来的姑娘坐下:“可是要给你补补的,去哪不好,非要跟着三弟去什么敦煌。吃不上喝不上的,一回来你就瘦了一圈。快喝了汤,爹妈不在身边,我这个大嫂就要管着你。”
这美人非是旁人,正是跟着李修赈灾还祭祖的林黛玉。
“嫂子,何必跑来一趟。打发人叫我过去就好。”黛玉拿着调羹一口口的喝下去。这里党参黄芪最好,搭配一只土鸡文火慢慢炖起来,加点葱姜酒去了腥味,放少许盐调味,最是能滋补人的。
马氏拿起黛玉誉写的佛经,爱怜的说道:“你可是立大功德的,谁能想到那石窟里藏着几万卷的佛经,偏就被你们取了出来。真是阿弥陀佛,佛祖保佑着李家呢。玉儿啊,不要太累着。李家的子弟都在帮着抄写呢,犯不着着急。”
黛玉只是笑,她也是挑着几卷少的抄下来,陇西郡的佛院那才是日夜抄写不停。主持把一块羊脂玉给了自己,以此感谢黛玉的取经之恩。
主持俗家也姓李,是李家敦煌房敦煌公李宝的后裔。北魏时的公爵,那佛经中就有李宝当年藏进去的孤本。这一支也因为主持的出家就要就此中断,没想到黛玉的敦煌之行,把祖上的东西取回来了,主持一激动,就把敦煌支的家主玉牌给了黛玉。
是不是不可思议?为什么要给林黛玉。
陇西李氏除了有丹阳、安邑、武阳、镇远、平凉、绛郡、姑臧、仆射、敦煌内九房外;还有武威、西域、鸡田、党项、突厥、契丹、回鹘外七房。
跟金陵贾家比起来,也就多了那么十几个房头,算是个中等人家。
李藻这个大哥是陇西镇远房的家主,管着三四个房头的事,祖上是西凉开国国君李暠(hao),李隆基追封的兴圣皇帝。李守中为什么能做金陵国子监的祭酒,原因就在这。
李修是次子,本来啥也没他的。就因为黛玉在他的“误导”之下,取出了佛经。敦煌支这个房头家主就预定了黛玉以后的儿子,没怀呢就有了玉。
至于李修这位钦差大人,呵呵,蹲在渭河边架桥去了。
别看他是钦差,在家乡父老面前不好使。一两岁的爷爷都有,他老老实实地的为家乡奉献一下聪明才智,又不是没好处,一个房头都给了你,还不够你偷着乐的。
林黛玉也算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望族,去哪家做客,都是诰命不说。五行八作分工明细,哪怕做个和尚道士,家族该有的待遇也是一样不少。读书的子弟更是一大把,拿了功名就行,回家继续种地去,从县令到太守都是姓李的,有点什么事族老们开个会商量一下就行。
李修就是被族老们开会议定去建桥的人,所谓修桥补路,你带着媳妇回来入家谱,总要给家乡做点什么。
李修还怕这个吗?来,把几大家子弟会干活的都给我派过来,我给你们建个水泥桥玩玩。
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好了煅烧,变成熟粉之后,加入石膏磨细。硅酸盐水泥就这么诞生了,配方被供在了祖堂,姑苏林氏女黛玉的名字也随之进了去。没过门都没关系,我们乡下人不讲究那些。
嫂子马氏等着她喝完了,才给她看信:“京中来的,你慢慢看着,有事就和嫂子说。”
黛玉不让嫂子走,当着面拆开信还给她看:“嫂子瞧瞧,家里的药医院全包了都不够,太医院也要订货。指名要黄芪、党参、当归、红芪、甘草这五样呢。咱们家又有进项了。”
马氏满意的点点头,弟妹持家有方善做经营,公公婆婆想来跟着弟弟一家是享福呢。自己家也要和弟弟一家好好经营,等着公公告老还乡的时候,自己家可不能被挑了礼。
“你看着谁家的好,就去要来,三兄弟不是说了吗,一总归入公账,再按需配给,这样确保灾年不灾,丰年不奢。”
黛玉却不肯自己出头:“嫂子带着我去,我年轻面嫩的不好张这个口。”
妯娌两个商议好了后,收拾了一下乘车出了太守府,去各家收集药材。一来一去就到了太阳西垂的时辰,特意的去桥边转了一圈,无数好后生赤膊上阵,推着小轮车在岸边与浮桥之间来回穿梭,河中间几根粗粗的水泥立柱已经稳稳的矗立起来,河岸两边的桥面已经探出了河堤,跨在了第一根的立柱上。
黛玉一双星眸来回的找着人,河堤那里一群人围在一起,三郎还是那么的瞩目,高别人半头站在那里说着什么。
马氏让停车,家仆过去禀报了一声。李藻扭头看看自家的车,跟弟弟李修说道:“你赶紧着回去,你嫂子带着弟妹来向我要人了。”
李修无不幽怨:“谁让你是哥哥呢,我自打回了老家就没闲着过。钦差都钦到家里了,也不见朝廷多给我发一两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